
那是激情燃烧的年代!
那是激情燃烧的人们!
岁月如歌,五十六年随风飘逝,但飘不走的是无法忘怀的记忆;如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些震撼人心的情景,那些激情燃烧的场面。
那是异国炎夏里的一天,泰国曼谷长长的石龙军路的末段,平日里人少车稀,那天却车水马龙,两边人行道上也满是匆匆前行的人们,人流都汇集到同一处地方:米艾码头!那天,
有一艘海轮,将从那里出发,直航广东省汕头市,那成千上万的人,都是专程前去欢送该次远航的。米艾码头实际上只是湄南河畔的一处货栈,原本是全开放的,那时却用铁丝网、木条板等围出临时性的栅栏,泰国当局还派警把守进口和在围栏内外巡逻警卫。送行的人们不准进入,只能拥挤在围栏的外头。人们顾不上烈日的暴晒,甚至顾不上檫去头上和脸上的热汗,都伸长着脖子注视着围栏内的一切;有的人寻索到了离自己不远处的亲人或朋友时,就大声地呼唤着,大声地送去祝福,大声地叮嘱着。场内是一片忙乱,搬行李的,办离境手续的,这里一群那里一堆聊天的,还有到处走动找人的,……,人声嘈杂,气氛热烈!离境手续办得非常缓慢,时间拖得很长,但场内场外的人们似乎都不觉得疲累,随处都能听到欢笑声,整个米艾码头宛如一个欢乐的海洋!终于,所有的乘客全都登船了,又过了些时候,登船跳板也被搬去了。终于,人们急切等待的那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下午五时,几声汽笛声响过后,海轮慢慢荡离码头,慢慢向江心漂去,在那个时候,当局的警卫也陆续地撤除了,于是,围栏外送行的人们便从进口处,从人们把简易围拦推拉开来的一个个口子处,欢呼着蜂拥进入场内,迅速地拥集到河岸边,所有的人都举起手不断地挥动着,所有的人都发出了最热烈的欢呼,船上那些幸福的人们,也不断地挥手,不断地欢呼;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直冲云天,船上和岸上的人们激情燃烧!一直到那幸福之舟慢慢远去,送行的人们这才依依不捨地离开米艾码头;那近万送行的人们,又一次让石龙军路的末段出现了难得一见的美丽的拥堵。而当那些送行者散回到曼谷的四面八方后,将他们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他们各自亲近的和熟悉的人们,于是,又感动了更多的人,又有更多的人向往着新中国,于是,新的一波回国热潮又在酝酿之中。
以上所记述的,正是上世纪50年代泰国华侨青少年回国热潮中极其典型的一幕,时间是1956年7月25日,那艘海轮的名字非常大气:大伟健!
这一波波归国热潮,源起于伟大祖国的新生。新中国的光荣诞生,极大地激励了广大海外华侨的民族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海外华侨特别是华侨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向往新中国,回归新中国,于是形成了热潮。当时,当地进步华文报全民报和南宸报对新中国社会新面貌和建设新成就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1952年该两报被查封后,原本持中间立场的光华报等华文报逐渐左倾,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中国作了正面报道(1958年,光华报等多家华文报也被查封),此外,泰国各地华文小学以及曼谷为数不少的家庭学习小组的不少进步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进步的思想,所有这些都对回国热潮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自朝鲜战争爆发后,中泰之间实际上已全面断航,但当时泰国当局每年遣送难侨回中国,都是通过海路,这客观上便形成了不定期的非正式的通航,而众多华侨青少年正是借助这种机会,搭乘遣送难侨的海轮,实现了回归伟大祖国的愿望。从1950年起算,这样的机会每年多则三次,少则一次,直到1957年末泰国发生了军事政变,这种不定期非正式的通航才从1958年起中断了。延续了将近十年的回国热潮,作为一段历史结束了,但是,这段历史却给与之相关联的人们,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回忆。据不完全的估算,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大约有六七千名泰国华侨青少年回到祖国;他们所搭乘的海轮,除了大伟健号外,还有新伟健号、海皇号和海后号等,这一个个动听的名字,各都深深刻在与其一起经历过惊涛骇浪的那些热血青少年的心上。
大伟健,我永远记住这个非常大气的名字!正是这艘海轮,南海上劈波斩浪,经过七个昼夜的颠簸航行,终于将包括我在内的七百多名海外赤子,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好多年后,我在就读大学所在系的一次忆苦思甜会上的发言,对那次难忘航行的感受作了这样的描述:大伟健轮荷载着满船欢欣昂首前行,当它从湄南河入海口进入暹罗湾后,便加速了马力,前进,前进,向前进!当有位水手告诉我们海轮已经进入公海时,我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那时刻,我,一个血气方刚的热烈追求着理想的十六岁少年,心潮澎湃,热泪盈眶,就象冲出樊笼搏击长空的鸟儿,我的心在飞翔,向着北极星升起的地方,向着我伟大可爱的祖邦!
呵,激情燃烧的年代,激情燃烧的人们,永志难忘!
呵,回首归国56年来又有风雨又有阳光的人生历程,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