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侨联概况 政策法规 政务动态 基本职能 创业创新 侨苑文化 四大创建 区县侨联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侨史记忆
一所华文小学的前世今生
作者:庄炳基    来源:    日期:2013-07-25
 
1950年的育英学校校舍

   我要记述的这所华文小学是泰国夜功府安帕瓦县公立育英学校。育英学校,是我接受早期启蒙教育的殿堂,是我迈向新的人生征程的平台,是我永志难忘的可爱的母校。
  我的母校大约创办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母校所在的安帕瓦县,位于曼谷西南约六十公里处,疆域不算大,但全境被椰树和其他多种果树所覆盖,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是很富庶的地区。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陆续有中国侨民来此定居;清末民初直至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时局动荡,灾荒频仍,广东、福建沿海居民大量移居东南亚,在这段期间,移居于安帕瓦县的华侨人数也不断增多,至上世纪二十年代末,总计已达数千人之众。那个时候,对出生于当地的华侨第二代乃至第三代进行祖邦文化传统教育的问题,已日益显得严重迫切,虽也有家境殷实一些的人家,将自己的子孙送回祖国读书,但这毕竟是个例,并无普遍性意义,于是,在当地创建一所华文学校,就成了大家的共识。因年代久远,我无法获知当年母校创建的具体过程,但当年建造的校舍,至今还在,就是现在的城关镇镇政府,这是一座二层木质楼房,不很大,但样式漂亮,而且位于市中心,购地和建造的价格料想应该不菲,由此也可以想象其时当地侨众建校的高涨热情,用现在的时尚说法是:多么地给力啊!我们也终于搞明白,“公立育英学校”的“公”字,不是指国家或政府,而是指公众,具体说就是指的安帕瓦县广大华侨埠众,是他们满怀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以极大的热情创办了这所华文学校。当年,从育英学校校园传出的琅琅书声,应该是当地市井生活中最动听的声音;当年,背着书包的学子们上学和放学时走在街上的情景,应该是熙熙攘攘的街市上最美丽的一景!正当人们年复一年地欣赏着那动人的书声和美丽的景致时,突然间,风云突变,时局艰险,我的母校和全泰国数百所华文学校一样,遭遇到大厄运啦!1938年,极端民族主义的銮披汶执政后,大肆推行排华政策,强力打击华文教育,从1939年4月开始,当局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封闭了一批又一批华文学校,在此高压政策下,到了1940年6月,先后有50多所华文学校,因难以生存而自行停办,而剩下的学校,最终也全部被勒令停办。育英学校也在被勒令停办之列,其校舍被当局征用。原本有可能办得越来越红火的一所学校,就这样夭折了!
  接下来,太平洋战争爆发,銮披汶政府加入了日本“东亚共荣圈”。泰国华侨和泰国人民一起,经受着战争中的种种磨难和困苦,而华文教育的美梦,也在战火中彻底破灭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在泰国,在万众欢庆胜利的同时,也迎来了泰国华文教育的新生。战后,銮披汶被拘禁,抗日爱国组织自由泰执掌政权,对华侨和华文教育执行相当宽松的政策,一时间,全泰国各地复办和新建的华文学校,如雨后春笋般,获得空前大发展,到1946年底,复办和新建的华文学校,总数已近500所。育英学校也于1946年初复办,其时,我刚好适龄,于是,就如一首儿歌所唱的那样:小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从上学的第一天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我的母校。其实,复办后的头几年,母校的学习环境是相当的差,因如前所述,原校舍已在当年被当局征用,学校只好以市郊一座华人寺庙作为临时校舍,寺庙方腾出大殿左边的几间平房和寺庙近旁的一间杂物间,稍事整修,改造成为三间教室,另外在寺庙庭院两侧的上边安装上简易顶蓬,下面摆上课桌,又成两间教室,还有,寺庙大门外土场上有一座简陋戏台,戏台有顶却无墙,也即四面皆通风,因南国天气炎热,这戏台也勉强可用作一间教室了。我的复办后的母校,最初几年,就是这么个样子。这种情况一定要改变!育英学校一定要建设新的校舍!这是从育英学校复办第一天开始,学校校董会所下的铁的决心,这个铁的决心,获得了广大侨众的积极响应。在那些年里,我耳闻目睹了当地侨众筹措办学资金和建新校舍资金的一些具体情况。那时筹措募集资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结合旧习俗活动集资。以潮州籍占绝大多数的当地侨众,沿袭潮汕旧习俗,谢神祭鬼时节要请潮州戏班来演出。演戏的费用向广大侨众募捐,在结清支出费用后,结余款全部列入办学和建校经费。
  二是办红白喜事的人家主动向学校捐善款。这绝对是相关人家的自愿行为,因为一方面是热心公益事业,在泰国各地侨社已然蔚然成风,另一方面是办喜事人家,通过这最良好的时机捐献了善款,使他们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士都感到很风光,也更增添所办喜事的喜庆气氛,而办丧事的人家,却是通过这种助学义举,为逝去的亲人再积一份功德,也藉此寄托他们对亲人的哀思。
  三是义卖。这是当地商家甚至热心肠的小贩,在节庆校庆等吉日,到喜庆现场设摊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学校。
  四是个人的各种动因的捐款。捐款的动因真的是五花八门,或是个人在某事项上很顺利,或是家庭有某方面的喜事,而有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由头,就是凭着做善事的兴头就去捐了款。最让我感动的是一位以理发为生的阿叔,该阿叔大字不识,其时泰国政府对外侨实行职业管制,他不能公开营业,因此生活也较为拮据,但他却非常热心公益,经常向学校捐款,虽说数目都不大,但是,其精神真的很感人;后来有一次,这位阿叔犯事,被当地警方拘留,全家生活面临危困,育英学校校董会获知此事,念及阿叔过往的善心义举,赶快派人到警署将他保释出来。校董会此举,甚得当地侨众的赞扬。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新校舍终于在1950年胜利落成了!和临时校舍,乃至和初建时的校舍相比,新校舍真可谓鸟枪换大炮了:新校舍坐落于离市中心不远的一处较幽静的地方,正面濒临安帕瓦河,背靠茂密的椰树林;木质的二层楼房,有六间教室,活动室、办公室一应俱全,另外还有几间附属用房,以及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和羽毛球场各一个。新校舍落成的庆典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当地广大侨众的欢乐和自豪。当年下半年,育英学校全体学子就迁入凝聚着广大侨众大爱的美丽的新校舍就读了!
   育英学校的今生,有过她欢乐舒心的时光,那是在她复办后的头两年,也就是在自由泰战后执政的那个时期。其时,学校的学制、课时、课本等等,都一如中国国内的学校,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教师经常教学生唱抗日歌曲,学校还曾经到市区搭台演出话剧和歌舞,邻县和邻府好些人也赶来观看呢!那是多么难忘的美好时光啊!
   母校有过从1946年—1957年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先后有几批非常优秀的教师来学校执教。这些教师思想进步,工作充满热情,教学教育有方,在当局下令每周只准教授10小时华文后,他们就通过加强课外辅导,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书报等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和思想素质。这段时期,学校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学生经常有习作在全民报、中原报、星泰晚报、光华报等华文报刊的习作园地上发表,在此期间,先后有近20位育英学子回祖国升学,这一切都引起周边地区侨众的注目,提起育英学校,人们常会翘起大拇指,表示赞许。
  育英学校有过欢乐,有过自豪,但是,从较长久的历程来看,她与泰国各地的华文学校一样,几十年来,走的是一条风波险恶之路,是在艰难困苦之中跋涉前行的。1947年年底发生的军事政变,结束了自由泰短暂的政权。銮披汶重新上台后,继续限制华文教育的发展。1948年当局规定小学四年(泰文的教育)为强迫教育,华文学校每周只准教授华文10小时;泰政府在这一年借故查封了一大批华文学校;当年6月15日,泰国当局出动大批军警包围了华侨教育协会、南洋中学等华侨机构单位,并查封了这些机构单位,逮捕了40多名进步人士。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六.一五”事件。育英学校虽万幸涉险逃过一劫,但却面临着华文课时大幅度削减的矛盾和众多难题。1961年,沙立军政府实施教育计划新方案,延长了国民强迫教育年限至小学七年,,而同时却只允许华文小学开办至小学四年级,这一严厉的措施,无异于是对华文教育釜底抽薪,因为升学学制的不衔接,导致了就读于华文学校的学子,日后升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好些家长出于无奈,只好让自己的子女转到泰文学校或英文学校去学习。从此,育英学校也逐年流失了生源,有的年份,甚至到了难以正常维持的程度。这样,一直到了1978年,泰国教育部又将小学学制统一为六年,虽允许华文小学开办五、六年级,但在五、六年级不得教授华文,其他年级的华文课时则减少至每周5小时,华文教育受排挤压制,到了极其严重的时刻,至此,华文教育全面衰落,所谓华文学校,其实已名存实亡。而我的母校,在这样严峻的时日,也苦苦地挣扎着啊!
  如今,在岖崎不平小道上一路跋涉而来的泰国华文教育,终于走上了新希望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世界各国与中国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加强,泰国商贸、旅游等活动对华文的迫切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末年开始,泰国政府逐步开放华文教育,允许华校开设幼儿园,允许开设华文中学,泰国的高等院校也先后开设华文课,泰国的华文教育终于呈现了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但是,非常令人感到遗憾和痛心,在花团锦簇的日子里,我的母校却举步维艰,在历经多年停停办办的尴尬和痛苦之后,最终,在新世纪曙光照临大地的时分,悄然淡出江湖。反思母校陨落的缘由,一是失落了大批热心华教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大多是第二代华侨(华人),从上世纪60年代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起,直至80年代和90年代,他们陆陆续续迁往京城或经济较发达的府,去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大量流失基本生源;三是就读华校的学生赖以升上高一级泰文学校的泰文,其教学质量,与同一级泰文学校相比,缺少竞争力;四是师资力量不济;五是办学经费日益困难。
  母校已经停办,作为昔日的学子,我们嗟叹,悲伤,无奈;我们衷心祈盼,愿母校能迎来第二次的复兴!
  亲爱的母校,我写下您的前世今生,欢乐着您的欢乐,骄傲着您的骄傲,伤痛着您的伤痛!
  亲爱的母校,我写下您的前世今生,同时,也写下我的思念,我的感恩!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帮助信息 版权声明  
Copyright 2010 www.jiaohengamc.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案10203705号
版权所有:亚洲体育365 技术支持:华数网通信息港有限公司
地址:杭州市文三西路326号金都新城25幢
电话:0571-87214209 传真:0571-87214209 邮编:310012